2006年9月,第三届“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在京颁发。该奖项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和詹天佑住宅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委员会设立,每届评出金奖20项,得分优异的住宅小区还将作为候选对象,和一些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一起,角逐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土木工程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
在包括中海、金地、万达在内的获奖企业名单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万科。这家企业凭借广州四季花城、深圳东海岸、上海四季花城一期、天津假日风景、成都金色家园五个项目一举夺得了20个金奖中的五席,其中广州四季花城项目作为住宅工程的代表作之一,将参加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评选。万科对后一奖项并不陌生,2005年其天津水晶城 项目就已成功摘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这家被喻为行业领跑者的企业,几乎拿遍了行业所有重要奖项,可谓名至实归。
一直以来,大家都习惯于称呼万科为行业的“文科生”,提到万科,更多人首先会想到理想主义、人性化服务甚至小资情调。而现在万科在工程质量评比中连获大奖,多少令人有些刮目相看。“文科生”也来争夺“武状元”,对于这个曾经因质量而屡受消费者诟病的行业而言,或许更意味着一种值得欣慰的价值转向。
中国房地产市场从1999年起,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均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房地产质量的投诉也水涨船高。根据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在所有房地产相关投诉中,质量问题持续高居榜首。2002年,房地产质量投诉为9300余件,2003年达到了1万余件,而到2005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2万。实实在在地提供符合客户期望的高质量产品,而不是华丽的外观和诗意的憧憬,已经成为行业最为急迫的问题。而万科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更有率先垂范的责任。
近年来万科在质量改善上可谓不遗余力。2000年开始,万科陆续引进了大批工程管理精英,为整体改善万科的工程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04年,万科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磐石行动”,提出工程管理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每月一次的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和一年一度的工程系统“冬季练兵”行动,对万科工程项目经理分批进行系统的集训。以磐石行动为基础,万科提出了“比目鱼计划”--战略监理,“珊瑚虫计划”--万科的技术标准,“珍珠贝计划”--承建商后评估,拉开了全面提升质量的序幕。2005年末万科开始启动“海豚行动”,召集集团内项目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开发新一轮的培训课程,并推出了带有业内独创性的项目经理岗位任职资格认证体系。
这些行动带来了显著的成果。2002年万科已销售住宅的月均返修量为0.321条/户,2003、2004年这一数字分别下降到0.253条/户、0.128条/户,2005年达到了0.118条/户,3年内返修量下降了63%。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下,这基本上已经是一个极限水平。
市场对万科的努力也给予了极高的回报。2005年,平均每个老客户曾向6.28人推荐过万科楼盘,实际成交率为20.4%。而客户对万科产品质量的满意度也从2002年的53%提升到82%。
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万科并不满足,现在他们思考的是更为长远的问题。王石曾经在文章中提出,我国住宅开发长期以来是以传统的、粗放的、手工业为主,现场湿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住宅质量难以保证,如果要从根本改进建造质量,建筑技术的革命不可避免。在碰到了手工作业的质量天花板后,万科开始全面转向工厂化生产的研究,并制定了一个长达10年的计划,希望能够借此来彻底兑现“质量王者”的理想。
权威研究数字表明,工厂化的方式能够给客户带来品质更高,性能更优的住宅产品。施工失误率可以降低到0.01%(5σ),外墙渗漏率水平0.01%,精度偏差以mm计,小于0.1%。同时,工厂化的方式使建造过程和住宅产品更环保,资源利用更合理。现场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占66%,建筑节能50%以上。
从起步到成熟,工厂化对万科来说依然是个挑战。万科的宏大计划何时能够最终实现,我们难以置评。但坚若磐石的精神,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